数学之家

建站
数学爱好者的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修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5:3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修睦
 
邓宗琦 马志琳
 
    李修睦 1910102日诞生于安徽省和县.199166日在武汉市病逝.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图论、数学教育.
     

    李修睦,是我国图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创办人.他于193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在湖南国立兰田师范学院、兰州大学、华中大学等校任教授.建国之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后为名誉系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及湖北省暨武汉市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论研究会理事长,中美图论研究会理事,还任《数学通讯》主编多年.
 
(一)
 
    李修睦于1910年10月2日(农历8月29日)诞生在安徽省和县戚桥镇小李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祖父李丽荣,曾在家中随其父种田.约16岁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家乡不能正常生活,便到安徽六安跟人帮工.起义失败后,家乡平静了,他的祖父又回到家乡佃种地主的土地.每天天未亮时,全家即起来干活.经过全家多年的辛勤劳动,他祖父这代人终于变得稍微富裕了一些.
    李修睦的祖父有两个儿子.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农民.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其余五位都是女儿.当时的中国农村人迷信算命,说李修睦不应做体力活,这样,他父亲不得已才在他8岁时,将他送进本村的私塾,读了半年书.正是这时,和县戚桥镇第二高等小学请来了一批师范毕业生当教师.他们教学颇为认真,学生也一律免费入学.这是难逢的良机,李修睦进了这所高等小学的二年级.他一边上学,一边帮助家里放牛、抽水、插秧等.他天资好,又勤奋,年年学业成绩总平均第一,尤以数学成绩最为突出.与此同时,他自己还读了“左传”、“诗经”、“史记”、“吕氏春秋”和“国语”、“战国策”.他学习时聚精会神,从不参与村子里的热闹场合.正因为这样,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管他叫“书呆子”,或干脆叫“呆子”.小学毕业,李修睦名列第一.举行毕业典礼时,县里专门派督学来参加.校领导规定,凡毕业生都要穿一件漂白布的短褂参加典礼,并在典礼后照相留念.李修睦家境贫寒,无钱做这种短褂,只好不去参加.校长发现李修睦没有参加时,就派人寻找.李修睦告诉来人,由于无钱做短褂,怕影响队伍整齐,怕督学责怪学校,所以未参加.这使校长深受感动.
    高等小学毕业后,父亲不得不要他在家种田,一则家中实在缺少劳力,再则可省去进中学的钱.但李修睦执意不肯,一心想到南京考中学.经他父亲再三劝说,才又留在高小补习了一年,一边旁听毕业班的课,一边自学数学.数学老师每天晚上为毕业班编数学题,白天到班上,用小黑板挂出算题,李修睦很快就做出来了.还有位老师,看他求知心切,便单独给他和另一位同学补习代数和几何.同时他又继续读“资治通鉴”,还看“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一些古典文学,当时他虽不能完全领会,但这为他后来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打下了基础.到了1925年夏季,眼看这一班同学又要毕业了.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准备到南京考中学,但他仍然不能去,非常着急,不思饮食.母亲怕他闹出病来,便趁他父亲不在家,悄悄从卖猪的20块银元中给他14元,让他跟同学一道去南京报考.他一下便考取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初二的插班生.
    当时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是全国有名的中学,由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1892—1970)任校长.由于每学期膳费就要100块银元,他父亲无力负担,自然不会让他就读.在高小校长和邻居再三劝说下,父亲才勉强改变主意.但钱在哪里?不得不将家中的生猪、糯米以及一切可变卖的东西都卖了,才凑足100块银元,让他上了中学.到了寒假再筹措另一学期的学费.贫若农民怎么能再弄到钱?!只好向有钱人借高利贷.这时村子里有钱有势的人冷嘲热讽的话不断冒出来,说什么“有读书之子,无读书之家,没有钱,硬要去读什么中学?”但他父亲还是忍气吞声借了钱,让他继续在南京求学.他带的钱有限,缴了膳费,便身无分文.他只好乞求在南京一家鸭行当帮工的亲戚帮忙.这人也很穷苦,但还是尽量给他一点零用钱.就这样,他读完了初中.在他读初三时,校长廖世承搞了一种新制度的试验:通过全校混合考试,看谁的语文、数学成绩能达到哪一个年级的程度,就可进入哪个年级.当时李修睦的语文已达到高一、数学已超过高一的程度,自然能上高一了.
    1927年,正当李修睦初中毕业时,适逢**大动荡,时局不稳,李只好回到家乡.南京政权基本稳定后,也实行了一些教育改革,将江苏省立一中、东南大学附中、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合并为南京中学.学校通知李修睦去复学.父亲不同意,原因是读初中已使他家债台高筑,若再进高中,就更无法筹到学费;而且有了初中文化,已能帮家写写算算.李修睦求学心切,瞒着父母悄悄到了南京.他没有钱,不仅缴不起学费,连饭也没有吃的.可巧他上的高等小学校长的儿子正在南京东方中学教书.他去求助.东方中学因经费缺,除给教师提供伙食住宿外,每学期只给老师20元左右的零用钱.由于是同乡又是其父亲的学生,那位老师还是让李修睦住在东方中学并提供伙食.学费则请南京中学的一位老师担保缓缴.经过一番周折,李修睦还是进了南京中学.生活当然极为艰苦.东方中学离南京中学很远,只好每天很早起床,空着肚子走到南京中学去上学,根本无钱吃早饭和乘坐公共汽车,只有等到中午才回到东方中学吃午饭.这样总算读完了两个学期,到了高二,还是无钱交学费.校长宣布:穷苦学生可向学校贷款,当他去申请时,校长问他何时可以偿还?他说如果今年家里收成好,寒假即可偿还.校长又问,收成不好怎么办?他只好照实说暂时无法还.这样校长就不愿贷款给他了.高二无法读下去,只好回家.1928年秋,经人介绍到合山县一个地主家的私塾去教英语、数学,半年的薪金是45块银元,还供给膳食.第二年春,又回和县绰镇小学教书,月工资12元.暑假回到家,准备考大学.就这样,仅仅一年时间,不但教书,还把高二、高三的全部课程自学完了.
    1929年夏,他考取了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级时以优异成绩得到了安徽省120元的奖学金.那时,安徽省政府直接派人到校方检查,成绩总平均在85分以上才可以得奖.这笔奖学金对李修睦的帮助很大,否则他很难在大学学下去.1931年全国大水灾,安徽省的奖学金不能继续给了,他又陷入困境.暑假回到家乡,借和县第一高等小学办了一个数学补习班.李修睦得到100多元收入.由于大水,家无口粮,眼看一家7口要挨饿.李修睦只得将办补习班所得的钱全部交给了父亲,而他仍是两手空空地回到南京.无钱就不能入学,他只好写信给自己的老师请求帮助.结果,一位威望高的老师出面担保,才缓缴学费入了学.回到学校,他一边读书,一边当家庭教师或在私立中学兼课,勉强维持学习生活.
    “9.18”事变后,北京的大学生南下请愿,中央大学的学生也闹学潮,学校虽然开学,但未上课.他托人介绍,到安徽省阜阳省立第三中学教了半年课,积蓄了300余元,一部分接济家中生活,一部分用作自己继续读大学的费用.由于学校闹学潮时他去教书耽误了半年,所以他直到1933年寒假才毕业.毕业后,他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教了半年数学,还清了由老师担保缓缴的学费贷款.这样才领到了大学毕业的学士文凭(按学校规定,未还清贷款不发文凭).
    李修睦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多少艰辛!饱受了多少有钱有势人的白眼!道路虽然坎坷,由于他有坚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友人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
 
(二)
 
    在中国,较早注意图论这门学科的,是李修睦.
    1936年,德国数学家哥尼格(1884—1944)发表了《有界图和无界图的理论》.这一经典著作的问世,标志着图论作为数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此后,图论发展极为迅速:1979年美国《数学评论》有关图论论著的评论达842条之多;各种图论学术刊物的创刊如雨后春笋;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自196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举行第一次国际图论学术会议后,至1980年举行的图论国际会议达100次以上.
    面对国外60年代图论发展的趋势,李修睦虽年近半百,但仍然毫不犹豫地去开拓中国的图论学科事业.他之所以从事这个事业,是由于我国在建设事业中遇到不少难题需要用图论去解决.正如他说的:“工厂企业怎样管理,才能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发挥机器、人力、财力的最高效益;新兴城市的工业如何布局,才为科学、合理.凡此种种,都可以用图论去解决.”为了填补我国图论这门学科空白,他先做引进和科学普及工作.1960年,他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回到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后,担任教学和系主任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将法国巴黎大学教授、法国图论学派的领袖人物贝尔热(1926— )的法文名著《图的理论及其应用》译成中文本,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对图论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的许多图论学者都深情地说:“我学习图论的第一本书就是李修睦教授翻译的贝尔热的书.”1976年冬,日本图论专家访华团一到中国,就想会见李修睦教授,因为他们也是从他的中译本系统地了解图论的.1980年贝尔热来华讲学,李修睦把1963年出版的中译本赠给他时,使他激动不已.并说:“我只知道欧洲一些国家有译本,没有想到东方中国的李教授,在20年前就翻译了我这本书.东方中国早在20年前就有人研究图论这门学科了.”这些年来,李修睦一直在跟踪图论学科的进展,收集资料,在“文革”极端艰难的日子也未放松.在多年思索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他自己的专著《图论导引》.这本书既适应各类大专院校开课需要;也满足各类专门技术人员自学要求.这本书还介绍了各个前沿方向的新成果和存在的尚待人们去探索的问题,受到读者的好评.这本书1982年由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后,1986年又第二次印刷.
    为了推动我国图论事业的发展,更好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在李修睦的倡导和组织下,1979年中国图论研究会成立了.在成立会上,李修睦被选为理事长,在任10年.1989年才由于年事已高,恳切辞去了该职.李修睦还培养了一批图论方面的研究生.
    李修睦还曾在我国提倡运筹学.1957年,当运筹学在西方刚刚兴盛,李修睦就以极大的注意力关心这个学科的发展.他一方面收集发展动向,另一方面组织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部分研究人员,在上级支持下,成立了第一个研究室.这个室成立后,不仅为运筹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为运筹学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作出实际成绩.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要总结中国数学10年成就时,运筹学已列为有成就的学科之一.《中国数学十年》(运筹学部分),便是李修睦撰写的.
    离开中科院回到华中师范大学后,李修睦仍然坚持运筹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在数学系开设这门课程,还编写《运筹学讲义》.这本讲义经过多次试用,并与他的合作者修改为《数学规划论》,1988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
 
    李修睦在30年代末就开始当半教半读的老师,从那时算起,已执教60多年,桃李满天下.
    华中师范大学的数学系是他创办的.这所大学是私立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国立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等院校为基础在建国初期组建的.这是一所校史可追溯到1871年的新型师范大学,建校委员会主任由当时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哲学家潘梓年(1893—1972)兼任.建校之初,专业比较齐全,唯独没有数学系.早在1948年就曾受聘担任私立华中大学数学教授的李修睦,此时担当起了筹建数学系、科的重任.1952年,以他为系主任的数学系成立了.当时只有13位教职员工,他既是系主任、教授,又是职员.整个系的机构极为精简,只设立一个秘书职位和一位勤杂工人.当时的李修睦正年富力强,处处以身作则,使全系运转自如.
    李修睦办系的宗旨,就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中等教育要求的数学教师.他办系的方针就是从严治系.当时建国不久,中等教育正在恢复,中学数学教师奇缺.虽然全系只有13个职工,但除办本科外,还办专科、短训班,任务十分繁重.华中师大数学系以1952年为起点,不断发展扩大.近40年来,这个系共计培养了近万名数学教师,遍布海内外.他们中有相当一批已成为骨干教师,有的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有的是著名学者或数学教育专家.近10年来,湖北省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我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国家代表队中,湖北籍队员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在1990年,占了50%.究其原因,据组织竞赛的权威人士说,湖北的数学教育质量较高,这些数学尖子的初级教练员都是中学数学老师,而这些老师中的大部分都是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李修睦在华中师大数学系的成绩,也于此可见.
    李修睦办系很注意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他从兄弟院校物色了一批既有学术专长又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来系任教,如留美哈佛大学毕业的杨善基教授(1904—1966)等;其次,从武汉大学等校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作为新生力量补充教师队伍;第三,由于是师范大学,要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必须了解、熟悉中学,因此从优秀的中学教师中挑选一批来系任教;第四,注意从本校优秀的毕业生中选一部分留校任教.由于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大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系的教学工作.
    为了使教师们适应数学学科发展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需要,李修睦还特别注意教师们的进修提高.在上级领导下,他自己先自修俄语,准备赴苏作访问研究工作.后因情况变化,改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作专门研究工作.对其他教师,李修睦与系其他领导共同规划,派出一批教师先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校进修或进行专题研究.这对提高数学系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李修睦办系始终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抓得很紧.他一方面自己带头编写适合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需要的教材,如《数的概念》、《运筹学讲义》、《高等几何》、《图论导引》等.另一方面发动、支持教师们编写教材.为了把数学系办得更好,他对数学系的图书资料建设也抓得非常扎实.他深知,数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料.经近40年的建设,数学系资料室已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李修睦对全国最老的数学教育刊物《数学通讯》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早在30年代,这个刊物创刊之初,原名为《中等算学月刊》,他就参与创办工作,曾任三位经理之一(其他两位是管公度,鲁大镛).建国后,刊物由武汉市的几所大学主办,李修睦仍积极参与有关工作.1959年后,根据省科协的决定,数学通讯》由湖北省数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由李修睦直接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刊.1980年复刊.自复刊起,曾历任前两个阶段编委的李修睦,直接担任主编.
    李修睦对《数学通讯》的办刊宗旨一直是牢牢把住.他坚持刊物要为中等、高等数学教育服务,读者对象主要是高中、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及数学教师和对数学有兴趣的读者;坚持在普及基础上适当提高.既要发表数学教师、数学研究工作者的作品,也要注意发表学生中有创造性的习作.这方面已取得了成效,不少学生由于在《数学通讯》中发表过作品而自豪,并决心终身从事数学事业.李修睦还注意通过《数学通讯》推动数学竞赛的开展.总之,李修睦对《数学通讯》的领导,是具体的、实在的、富有成效的.
 
(四)
 
    李修睦,作为一位数学家,一位数学教育家,为中国的数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与精力,不幸于1991年6月6日深夜病逝,终年81岁.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业绩仍与我们同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8-6 16:55:3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资料很全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网站统计|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之家    

GMT+8, 2024-12-23 11:47 , Processed in 1.2656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